幻海优品 - 虚拟会员特价充值平台
  • 移动版|
    移动版
  • 公众号|
    公众号
  • App
    App

透过《大众日报》横跨30多年的报道,怀念老书记王伯祥

2023-03-14

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发布讣告,潍坊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王伯祥同志于3月13日8时28分逝世,享年81岁。王伯祥同志被誉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王伯祥获得“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王伯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老书记王伯祥走了,透过《大众日

潍坊市政府办公室发布讣告,潍坊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王伯祥同志于3月13日8时28分逝世,享年81岁。

王伯祥同志被誉为 “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

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王伯祥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9月,王伯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老书记王伯祥走了,透过《大众日报》横跨30多年的报道,可以看到他的故事、他的人、他的精神。

(2019年,王伯祥接受大众日报记者采访)

如今初春的寿光田间,一个个蔬菜大棚一字排开,放眼望去,长势喜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而在1986年以前,寿光还是有名的贫困县。当地人谈起寿光取得的成就与荣誉,总提起一个人的名字:王伯祥。

1986年至1991年任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离开寿光已30多年了,为什么老百姓依然对他念念不忘?《大众日报》横跨30多年的报道里,或许会找到答案。

——《焦裕禄精神在这里闪光》大众日报1991年报道

在大众日报退休记者许学芳出版的报道文集中,这篇发表于1991年的稿件收录其中。

稿件记录了当时百姓对王伯祥的感情:初夏时节,我们来到山东寿光县,听到的不仅是这个县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更多的是县委、县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事迹,是县委书记王伯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有的农民白天跟我们讲了,夜里又找到我们的住处,再三叮咛:“你们一定得写写县委、县政府,写写县委书记王伯祥。别的不写,就写他们发扬焦裕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事迹。”

“全县所有的农民发财的路子都给你们盘算到了”

——《一个老记者和一个老书记的对话》大众日报2008年12月26日报道

2008年,大众日报周末人物版刊发了《一个老记者和一个老书记的对话》,记录了大众日报记者许学芳与王伯祥的深厚感情,也再次展现了王伯祥的奋斗精神。

许学芳评价王伯祥有一颗为民之心,处处为人民的利益打算:寿光南部种菜,菜农担心菜多了到哪儿卖?好,就给南部的菜农建一个大市场;中部适宜种棉,好,就领着中部的农民改碱种棉;北部靠海适宜晒盐、养虾,好,就发动全县人民建拦潮大坝,帮这里的农民发展晒盐和水产养殖,全县所有的农民发财的路子都盘算到了。

在寿光北部,有人以王伯祥的名字给自己的饭店起名,就叫“伯祥饭店”。王伯祥在寿光这几年,有一件大事不得不提,就是寿北开发。

由于自然原因,寿光北部多是盐碱地,南富北穷现象严重。王伯祥是从寿北农村走出来的,按他的话说,“作为书记,我不能看着寿光近一半的人受穷,必须要开发寿北,让寿北人民也过上好日子。”

寿北有资源,可以养虾、晒盐,从南边引过淡水来可以种棉花。1987年,寿北会战持续了45天,王伯祥作为总指挥,在一个放牛老汉的草棚里住了45天,发动了20万劳动力,修路筑坝,修沟渠,建了11万亩高标准台田,5万亩养虾池。类似这样规模的工程,连续干了五年,终于把盐碱滩变成了聚宝盆。

“为让百姓富起来,我们怕什么”

——《“三把尺子”量政绩—寿光人眼中的老县委书记王伯祥》大众日报2009年7月2日报道

王伯祥在寿光的实绩之一,就是推进蔬菜产业化。

据报道,寿光农民素有种菜传统,解决温饱后,他们便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菜上。1983年,大家一股脑儿地种白菜,秋后卖不掉,2500万公斤烂在地里。

“白菜悲剧”让王伯祥痛定思痛:蔬菜卖出去是宝,卖不出去不如草!他担任县委书记后,抓的头一件事就是蔬菜批发市场建设。

但当时市场姓“资”姓“社”还在争论着,伯祥书记就给当地人鼓劲:“批发市场是咱寿光人的命根子,为让百姓富起来,我们怕什么?”

实践是政绩最客观的检验者:从占地20亩到现在的650亩,从交易本地菜到“买全国、 卖全国”,从摆摊叫卖到电子拍卖,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额已达240 多亿元。蔬菜批发市场带起了经销、运输、包装等上千个服务体,不光菜农,无数的城里人也因“菜”发了财。

蔬菜批发市场建成以后,王伯祥就想,要是冬天也能大面积种菜就好了,于是就派当时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去学大棚技术。并发动党员带头,头一年搞大棚,一切损失县里挺着。所幸17名党员搞了17个大棚全部试验成功,平均每个大棚收入2—3万元。

“一人富不是富,我得让老百姓都富起来,把这个技术推广出去。”寿光22个乡镇,640个村,建了20万个大棚,户均收入达2万多元。

“一抓到底、久久为功,一代接着一代干”

——《高峰对谈:“寿光模式”从哪儿来,往哪儿去?》2019年4月9日,大众日报记者视频采访王伯祥

从建设扩大蔬菜批发市场开始,先是搞好流通,让百姓种出的菜不愁卖,种菜的积极性自然就上去了。今年一亩,明年两亩,种植面积几乎一年翻一番,存款也就实现了节节攀升,为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寿光的工业、个体私人企业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了起来,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能人。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怎么抓?不一定抓很多,就抓有效的、能惠及百姓的,一抓到底、久久为功,一代接着一代干。”在总结“寿光模式”时,王伯祥这样对记者说。

如今的寿光,不仅是名扬中外的“蔬菜之乡”,更是“海盐之都”,工业实力强劲,发展动能澎湃。“日子会流走,伯祥书记我们会记一辈子。” 寿光人民这样念念不忘。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禹亚宁 鞠杰 梁开文整理报道)

添加微信
微信客服号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