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海优品 - 虚拟会员特价充值平台
  • 移动版|
    移动版
  • 公众号|
    公众号
  • App
    App

粉发女孩事件中,平台的“反网暴机制”启动了吗?

2023-02-25

又是一场网络暴力导致的悲剧。年仅23岁的郑灵华选择在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二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网暴,而网暴的起源仅仅是粉色头发。始于一头粉发她带着研究生录取通知去看望病房里的爷爷,把照片和视频放在了社交平台上。悲剧始于照片被盗用。在抖音,有用户将她的照片盗用,并制成了教培机构招生短视频,

又是一场网络暴力导致的悲剧。年仅 23 岁的郑灵华选择在 1 月 23 日、农历大年初二这一天,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网暴,而网暴的起源仅仅是粉色头发。

始于一头粉发

她带着研究生录取通知去看望病房里的爷爷,把照片和视频放在了社交平台上。

悲剧始于照片被盗用。在抖音,有用户将她的照片盗用,并制成了教培机构招生短视频,她被描述成一位高考失利后取得大专录取通知书的励志学生。被盗用的照片和短视频接着迅速传播到了微博、抖音、小红书、B 站等更多社交平台,网友评论越来越多,不堪程度也随之加深。

她的爷爷和学校,都成了网友发泄的靶子:" 拿自己爷爷炒作 "" 觉得爷爷走慢了 "" 不学好 "" 不配当老师 "" 国家应该取消艺术生 "" 你那头发简直丢华东师大的脸 " ……

郑灵华的小红书 图源网络

网友评论 图源网络

在去年接受采访时,她曾对记者说:" 如果我死了,是不是社会舆论就能关注到网暴,或者让这些发言的人们羞愧一辈子?"

她努力抗争过,努力试图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努力与抑郁症抗争,她的本科院校也成立了小组帮她寻求法律援助与心理辅导,但最终,她还是走了。

2 月 19 日,她离世的消息传来。社会舆论也许会在一段时间内注意到她的悲剧并声讨网络暴力,但在平台对投诉的置之不理相应惩罚的缺位之下,那些网暴肇事者未必会羞愧,反而越发嚣张

人性之中无来由的恶,难以想象。互联网舆论场将其无限放大,却不能加以有效约束。

网暴中的平台缺位

从对郑灵华生前进行过的媒体报道,可以看到抖音、百家号作为平台在此事中的职能缺位。

类似抖音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使用的算法,利用了人性中最脆弱的一面来吸引用户,并尽可能地将更多用户留在其平台。广告是平台获取收入的重要部分,而用户活动的增加就等于更高的利润。让平台限制用户活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前 Facebook 举报人 Frances Haugen 曾说,社交媒体平台根据用户过去喜欢、分享或评论的内容类型,来决定在用户的新闻提要中显示什么内容。暴力、煽动和引起愤怒的内容在这些指标上表现良好,导致这种类型的内容比良性的内容更经常被显示。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关于网暴治理,国内社交媒体都有设置一定的防护机制:

微博:根据参与程度进行分级处置,包括限制功能、短期禁言、永久禁言、关闭账号以及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

抖音设有 " 发文警示 "" 负向内容过滤 " 等 12 项防网暴功能。在 " 发文警示 " 功能下,若系统模型判定已经发送的评论存在问题,会推送弹窗提醒,建议发送者重新编辑,去除不当言论。如果发送者坚持发送,则该条评论不会在评论区出现。在 " 负向内容过滤 " 功能下,当模型判定用户收到的私信消息为 " 谩骂或骚扰 ",该消息会被直接放入 " 陌生人盒子—垃圾信息 " 中。

B 站:针对私信场景上线智能拦截功能,系统将对检测到疑似骚扰或不良的会话内容直接拦截。在评论、弹幕等场景,用户可以开启评论精选模式、设置弹幕关键词以过滤不良内容。据 B 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当评论区集中性出现负面信息时,系统会触发一套较为严格的防网暴互动管控模型,识别过滤不友善内容。" 平台还会通过抑郁情绪识别模型去识别有抑郁倾向的用户,在发现相关内容后直接触发防网暴模型。如果监测到有关轻生的内容,平台会紧急介入专家进行风险等级判定,与用户建立联系、安抚情绪,必要时上报警方处理。"

知乎用户可开启 " 瓦力保镖 " 功能,开启后系统识别出的不良评论和私信将会被折叠、隐藏或删除,严重者将被拉黑。用户在评论和私信场景下发布不友善内容时将会收到社区建议修改的提示。在私信场景中,不友善的内容将被自动折叠并触发风险提示,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浏览消息详情。

但这些措施究竟是否真的能够有效避免网暴,恐怕很难讲。

发现自己的照片视频被盗用、污名化后郑灵华连夜报警,截图取证向抖音投诉,想让平台下架这些被歪曲与盗用的图片和视频,并私信盗取视频的用户下架视频但平台显示 " 投诉失败 ",盗取视频的用户将她列入黑名单后依旧活跃在抖音上。就算后来她的维权行为有所进展," 但抖音和百家号始终举报投诉无果 "

还有一个细节,当郑灵华写了一篇《侵权人欠我爷爷一个道歉》,她试图把有关维权进展的留言置顶在文章下方,经多次置顶审核后,系统通知 " 评论置顶未通过 "。

有平台的网络投诉入口十分难找,她通过搜索才发现那个几近透明的按钮。平台需要她提交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以及加盖公章的相关函件。

" 我哪里有公章?" 郑灵华无奈说。

我们也非常好奇,涉及到郑灵华事件的平台,其 " 反网暴机制 " 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是怎样应用的?

国外社交媒体也对网络暴力设有相应机制:

Facebook:签署了欧盟委员会关于打击网上非法仇恨言论的行为准则,欧盟委员将对每家签约的公司进行定期独立测试,以确保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删除这些内容。

Instagram:如果有人的评论被 AI 检测为具有攻击性时,用户将在发布之前收到警告,这种干预让人们有机会反思和撤销他们的评论,并防止收件人收到有害的评论通知。Instagram 还创建了一个名为 Restrict 的新功能,用户一旦限制了某人,该人对用户帖子的评论将只对该人可见。被限制的人将无法看到用户在 Instagram 上的活动或阅读他们的直接信息。

Twitter:被马斯克取消了成立六年之久的推特咨询委员会(包括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如数字权利和网络骚扰),被儿童安全和民权团体警告称此举只会使该平台上的骚扰和仇恨言论更难管理。前理事会成员、儿童安全非营利组织 ConnectSafely 的首席执行官拉里 - 马吉德(Larry Magid)表示,解散理事会将使 Twitter 更难 " 建立一个既能保护言论自由又能防止最恶劣形式的骚扰和欺凌的系统 "。

但这些究竟起作用了吗?

一份 2020 年的网络暴力全球调查显示,攻击在 Facebook 上最常见,39% 的人说他们在 Facebook 上遭受过骚扰,事实上,骚扰在所有平台上都有发生,包括 Instagram ( 23% ) 、WhatsApp ( 14% ) 、Snapchat ( 10% ) 、Twitter ( 9% ) 和 TikTok ( 6% ) 。

法律争议与自由表达

浙江君柏律师事务所吴凯凡律师告诉着陆 TouchBase,在这一事件中:

被盗取视频和污名化,女孩的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等权利被侵犯,结合女孩因此抑郁和自杀的情形,盗用人很可能构成诽谤罪,同时还应承担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但不高)。

对于网友,其实也能追责,但是只能是追究民事责任,比如赔礼道歉,精神赔偿基本不可能,而且取证和维权成本都太高。

而平台的不作为也应承担责任,但是比照盗用者的民事赔偿,平台可能完全无所谓的,平台宁愿承受这种极端案例引发的赔偿,也不可能主动加强监管,影响自身的流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也在近期文章中列出国内对应网络暴力的法律:

对于网络暴力,无论是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都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首先是民事责任。民法典第 1024 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如果实施侵权行为,要承担赔偿、道歉等民事责任。

其次是行政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42 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最高可以处 10 天的行政拘留。

最后是刑事责任。刑法第 246 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吴凯凡认为,法律的运行逻辑是成本,只有提高侵权者的成本才能约束,他认为成本最小的办法是从刑法入手,提高诽谤罪等侵犯名誉权的量刑,至于平台,按照目前的体制,只能靠政府约束,也就是老生常谈的约谈 + 处罚,但是效果也不能保证。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在进行的两起案件审理将有可能改变互联网的规则,将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法规——《通信礼仪法》第 230 条置于十字路口。

两起案件都是由恐怖袭击受害者的家属提起的,他们声称社交媒体公司要对用其算法煽动暴力负责。

那么,《通信礼仪法》第 230 条是做什么的?

第 230 条于 1996 年通过,保护 YouTube、Twitter 和 Facebook 等公司不因用户发布的内容而被追究法律责任。有公民自由团体指出,该法规还为言论自由提供了宝贵的保护,因为它赋予了科技平台在不进行不当审查的情况下承载一系列信息的权利。

该法规保护 YouTube 等科技公司不因其平台分享和推荐的内容而承担责任。这事关系重大:如果裁决支持追究 YouTube 的责任,那么所有平台,无论大小,都会因用户的内容而面临潜在诉讼。

在进行的这两起案件审理中,最高法院被要求确定第 230 条授予的豁免权是否也延伸到平台,当它们不仅仅是托管内容,还进行 " 有针对性的信息推荐 " 行为。该案的结果将受到密切关注,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对这类科技公司至关重要的问题:平台是否应对其用户发布的内容承担法律责任?

许多公司、学者和人权倡导者在为第 230 条辩护,称对该措施的修改可能会适得其反,像 Reddit、Twitter、微软等公司以及技术批评家都向法院提交了信件,认为让平台为算法推荐承担责任会对言论自由和互联网内容产生严重影响,会影响到互联网的自由表达。

但在网络暴力的后果面前,所谓表达的自由,是否应该有所界限?

写在最后

网络暴力是着陆 TouchBase 一直关注的议题,往期文章参考:。

希望各大互联网平台不再为了流量对网暴一贯纵容,网络暴力涉及到互联网环境、网络安全议题,属于 ESG 中的重要板块。如果一个平台,都不能够保证用户的基本安全,去做什么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听起来都没有那么真诚。

我们更希望看到有一天,一个追逐梦想、笑容灿烂的小姑娘,想染什么头发就去染,想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勇气就去大胆分享,而不必担心遭受莫名其妙的恶意,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撰文 | Ran 国佳佳

编辑 | 国佳佳

排版 | 苏秋雨 王天怡

题图来源 | Zcool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并标明出处

参考资料:

21 世纪经济报道:互联网平台网暴治理:当我们谈论网暴时 我们谈些什么。

罗翔:法治的细节︱面对网络暴力,法律真的无能为力吗?

正观新闻:95 后女生因染粉红色头发被网暴,生活受严重影响准备起诉网暴者。

Politico:Advocacy groups warn of harassment on Twitter after Musk kills safety board。

The Guardian:How two supreme court battles could reshape the rules of the internet。

添加微信
微信客服号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